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其他法定信息/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正文

关于印发子洲县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子政发〔2018〕75

 

子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子洲县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单位:

《子洲县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子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18

 

 

子洲县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重点防范的灾害类型

县境内地质灾害及隐患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4种类型,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406个,其中滑坡和不稳定斜坡数量最多,威胁的人口1785人,威胁财产3673万元。因此,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类型是滑坡和不稳定斜坡。

二、重点防范的地段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结合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稳定性(易发程度)、危害程度、危险性等分析,重点防范区主要包括大理河、淮宁河及小理河、岔巴沟、驼耳巷沟、清水沟等河流的河谷阶地区,包括马岔、槐树岔、周家硷、砖庙、马蹄沟、双湖峪、苗家坪、电市、三川口、淮宁湾、何家集等乡镇部分辖区。

三、重点防范的时期

汛期:地质灾害一般发生在汛期(6-9月)此期间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也最高。对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派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巡查排查方案

    汛前和汛期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有利于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全面实施。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交通便捷、巡查全面的原则,制定子洲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路线。分为南线、北线、中线3条巡查路线。北线:三川口、马蹄沟、电市、水地湾、李孝河、瓜则湾。中线:马岔、槐树岔、周家硷、高坪、砖庙、双湖峪。南线:苗家坪、驼耳巷、淮宁湾、裴家湾、老君殿、何家集

五、加强监测

(一)监测内容和范围:

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除对坡体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要把灾害威胁对象和威胁范围纳入监测范围。

泥石流监测:除对雨量、泥位、流量进行监测外,还要对泥石流堆积区成灾范围进行监测。

(二)监测方法:

①降雨观测:依托县气象局气象设备观测。

②地表位移观测:一般采用简易排桩观测法和三角桩观测法,通常用钢尺等进行测量。

③地表裂缝变形观测

滑坡裂缝观测:一般采用裂缝两侧埋桩,定期用钢尺测量两侧桩间的变化和在裂缝两侧的桩上设置标尺,定期记录两桩间距的变化。

建筑物裂缝观测:一般采用贴水泥砂浆片、玻璃片,将观测标志固定在裂缝两侧,用钢尺进行测量;有条件的安装裂缝报警仪。

④建筑物倾斜观测:一般用重锤进行观测,通过对滑体上建筑物倾斜度的观测,了解滑体局部位移变化情况。

⑤地下水观测:主要观测内容有地下水位、流量、水温、浑浊度等。

⑥地表巡视:裂缝变形和一些点的位移加快等是判断滑坡是否发生的直接表象,同时,出现岩面爆裂、小崩塌、滚石、动物异常、泉水变浑、温度和流量的变化等现象是滑坡发生的前兆,通过地表巡视,全面掌握滑坡动态,并结合裂缝、位移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临滑预报的可靠性。

六、预警体系

   (一)预警

当滑坡、崩塌监测预警点出现下列前兆时,应及时预警,疏散人员和财产:

①变形裂缝全部贯通,后缘主拉裂缝加速张开,错距迅速加大,前缘剪出口明显剪出,总体显示向前移动;

②滑坡、崩塌体前、后缘的建筑物和树木歪斜加大,裂缝张开;

③滑坡、崩塌体裂缝中有热气或异味气体冒出。

当泥石流监测预警点出现下列前兆时,应及时预警,疏散人员和财产:

①降雨量大于激发泥石流的临界降雨量时;

②洪水位高于泥位时。

(二)群专结合的预警预报系统运行

1、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在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构建群测群防县、乡、村三级监测网和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落实检测监控责任。建立全县40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乡镇、村两级定期检测、定期报告制度。确定每一灾点的住户监测人或现场监测人、村干部监测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监测人、乡镇包片干部监测责任人。住户监测人或现场监测人必须天天观察,村干部必须每3天检查一次,包村干部必须每7天检查一次,包片干部必须每半月检查一次,乡镇主要负责人必须每月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动态结果在动态监测监控表上做出书面记录并签名,按月上报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2、监测网主要职责

1)县级监测网(一级网):

①负责县境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

②建立县级群测群防监测站,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监测;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抢险救灾;负责本县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信息系统;负责本县的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群测群防的信息管理,成为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系统的纽带。

③县级监测网由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县国土局局长主持日常工作。

2)乡镇级监测网(二级网):

①负责乡镇地域内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

②协助上级监测机构做好本地区重大地质灾害体的监测预警。

③组成抢险救灾小分队,在农闲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灾训练和演习。

④领导村一级的群测群防工作,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的短临前兆宣传和自救工作。

⑤乡镇级监测网由各乡镇长负责,主管副主持日常工作。

⑥监测手段主要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和上报等工作。

村委会级监测网(三级网):

①负责该村委会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

②地质灾害预警的自救指导。

③村委会级监测网由村主任负责,选派村民骨干进行监测。

④监测手段主要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和上报等工作。

七、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子洲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国土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国土局、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局、民政局、水务局、交通局、文广局、气象局、安监局、教育局、卫计局、环保局、消防大队以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地质环境监测站,主任由高鹏程担任(联系电话:7230547)。指挥部主要工作职责是:监督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部署和协调灾害应急调查,组织实施救灾行动。办公室负责文件起草、信息收集、政策解读、上传下达等日常工作。

各乡镇要相应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体责任,如因村干部换届现场监测人有变动的,务必于6月20日前将变动后的现场监测人及联系电话报送到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各乡镇要按照本方案,认真履行职责,对汛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落实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等防治措施。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相关成员单位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国土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气象部门负责提供雨情及地质灾害气象信息发布等服务保障工作;水务部门负责水利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住建部门负责城镇及重要建筑设施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准确地震信息;交通部门负责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沿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确保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输顺畅;民政部门负责加快灾后重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为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提供必须的资金保障;环保部门负责灾区的环境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安监部门负责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监督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因地质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处置和隐患治理工作;文化部门负责旅游区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对学生进行地质灾害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在校学生的安全和疏散工作;民政、卫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应当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设置避难场所、灾民安置点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结合防灾减灾日、土地日、地球日、安全生产日等特殊节日,组织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农村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点、重点,农村居民户是其周边地质灾害的监测主体。深入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

(三)加强排查,有效防范。继续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的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及时掌握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隐患点变化情况,对发生的险情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搞好动态管理,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隐患点附近居民安全,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加强值守,及时报告。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建立健全汛期值班、灾情报告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向社会公布联系电话,一旦出现灾情险情,县、乡两级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组长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作好防灾、救灾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对隐瞒不报或迟报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