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专项规划/ 正文

子洲县“十三五”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 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按照“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步骤,以产业扶贫为主,兜底扶贫为补充,结合其它扶贫方式,最终实现现行标准下的5.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与全国人民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

精准识别贫困人群。对照贫困标准,掌握真实收入,精准识别出全县贫困户和贫困人数,做实建档立卡。明晰一般贫困户、绝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致贫原因,提出针对性帮扶方向。

着力加强产业扶贫。认真落实《子洲县产业精准扶贫工具包行动方案》,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办法,切实发挥包扶干部作用,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创新扶贫机制,将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大户等扶贫实施载体的扶持发展与贫困户的脱贫结合起来,增强其带动脱贫的意愿和能力。实施好全省产业扶贫试点工作,按照《子洲县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方案》,提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发挥黄豆种植合作社作用,切实保障贫困户的收益。力争在2016年全县实现51个贫困村2.86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全县实现26个贫困村2.3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目标。2018—2020年期间,以“目标再聚焦、标准再提高、内容再充实、产业再提升”的思路,有效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的致富,全县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认真做好兜底扶贫。对790户、2390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所有兜底政策。逐步将农村一级智力、肢体、精神残疾人口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对象,二级以上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建立扶贫科学评价体系。邀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扶贫工作进行评价,从贫困人口档案信息、具体扶持措施、扶贫资金管理、扶贫项目组织实施、指导检查、验收考核等方面出发,逐步完善县域扶贫管理体系。

第二节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强基础、重激励、严管理、提质量”的思路,抓好“三个优化”(优化学校布局、优化教师结构、优化校长队伍),“两个加强”(加强教育督导,加强质量评估),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到“十三五”末,实现教育强县目标。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城区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质量,解决幼儿“上好园”问题。积极支持民办公助的办园模式,到“十三五”末,县城及乡镇幼儿园全部建成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目标。优化中小学布局,实施好学校标准化项目、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完成县第四小学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到“十三五”末,建成南六县义务教育强县。

优质发展高中教育。集中力量办好子洲中学。抓好全周期、全科团队名师的聘请工作,探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新模式。积极推动与名校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互派优秀师资和学生等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合作。2017年,创建成省级“双高双普”县。到“十三五”末,高中教育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围绕山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精品特色专业。充分发挥整合县域培训资源优势,加大技能型紧缺人才和园艺、畜牧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完成职教中心实训大楼建设。办好成人教育。“十三五”末,形成普教、职教、成教统筹协调发展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好校长”工程,加强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做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业务培训、名师招聘和考核管理工作,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精选重奖好校长和优秀教师。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起科学合理、运作规范的“两支队伍”管理培养机制,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督导室作用,强化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督导评估,突出考评结果运用,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强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人才、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改革,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体育教育,改进美育教学,鼓励学校实施运动项目化教学,加快普及校园足球运动。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健全和落实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监测评估等制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专栏16:

1.教育发展“六化”目标:学前教育示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成教育特色化、师资队伍优良化、教育管理精细化;

2.实施“五大”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两支队伍建设工程、教育管评创新工程、创建达标工程;

3. 素质教育推进工程:开展理想前途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和学生评价方案。

第三节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子洲”行动计划,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强重点、建机制、促提升”的思路,全力办好三所县级医院,托管好乡镇医院,抓好流动医院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服务、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四大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强化计生服务工作。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完成卫计机构改革。“十三五”末,县镇一体化改革的乡镇卫生院达到10所。完善推广“一村建站,联村服务”和农村公共卫生小分队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巩固和提高新农合制度,完善大病救助机制。鼓励社会办医,实现多元发展。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完成县医院升级改造项目,县医院、中医院创建成“二甲”医院,老君殿医院诊疗服务达到县级医院水平,新建8所乡镇卫生院。积极探索组建医联体和实行远程医疗,提高诊疗水平。扩建中医院,突出中医预防保健优势,打造中医特色品牌。完善、提升、利用卫计整合资源,增添活力。卫计强化医疗卫生质量监管,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处理调解机制。抓好医德医风建设。

第四节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传播正能量。研究挖掘子洲精神,深入开展子洲好人评选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益,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工作。举办好“新子洲、新形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秧歌、面花、唢呐等特色文化品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送演出下乡不少于60场次。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本着“经营体育”理念和向市场推进发展思路,以增强全县人民体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为根本目标,加快设施建设,强化活动开展,完善组织网络,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使之形成体育参与形式由政府动员和大众自助消费转变。营造出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

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办好专题节目,提高办台水平。建设乡镇地面数字电视发送台站,地方台覆盖率达到80%。建设所有行政村应急广播,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和广播电视“户户通”项目。积极争取影视创作团体来子洲拍摄电影、电视剧,提高子洲知名度。

专栏17: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程:成立宣传机构,通过各类媒体、各类活动在城乡持续宣传;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创作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好作品,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开展“和睦家庭”、“文明户”等创建活动;

3.子洲新形象宣传工程:利用微信、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持续宣传子洲发展成就、子洲文化形象。

第五节 加强其他公共服务建设

突出“共享”理念,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引导预期,保证公平,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实施重点领域民生工程,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全县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在企事业单位开发就业岗位8000个,帮扶4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将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大力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每年完成转移劳动力就业6万人次,劳动力转移收入达6.5亿元。

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发展。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继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以政府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继续实施以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权属登记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注重中省各种政策的衔接和贯彻落实,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的医疗保险、大病救助、职工互助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体系。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加快推进“社保卡”建设,力争在2017年完成发卡任务。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改进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政策,保障残疾人权益,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

专栏18:

1.县域社保信息化网络工程:横向整合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信息资源到“金宝工程”网络系统,纵向打通市、县、乡、街道、社区之间的人社专网;

2.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工程:加强社会救助站建设,提高低保、优抚、大病救助标准;

3.农村幸福园建设工程:利用农村闲置的校园、村委办公室、能人家园等,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办园”原则,建设一批农村幸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