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专项规划/ 正文

子洲县“十三五”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坚持“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坚持“强基础、建园区、抓服务、创品牌”发展模式,按照“五位一体”的变革要求,优化要素配置、调整种养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树立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全国绿色产品基地县。

第一节 强化现代生产力打造

山区农业现代化,是一次基于陕北山区特殊条件的农业革命。要发挥山区的自然优势,守住绿色的生产环境;又要根治山坡地不利的生产条件,改变陕北山区传统生产的贫瘠状态,逐步构建起具有现代化生产能力、绿色化产品品质、标准化劳作程序的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

生产条件改造。对25度以下的山坡土地进行集中整治,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和果园地;全面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实现电、路进村到园,具备现代化操作和机械生产的条件;因地制宜兴建截水、蓄水、取水、引水、节水等水利设施,适度保证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用水,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整体物质支撑能力。

专栏1: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确定适于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地块,按照山区现代化标准,五年内建设20万亩高标准农田;

2.现代化经济林建设工程:按照山区农业现代化标准建设65万亩现代化经济林;

3.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按照山区农业现代化要求改进生产用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逐步提高山区农业中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的使用比重;

4.现代生产设施和装备建设工程:在南、西川建设区域性果品气调库和肉食冷库若干个,逐步提高山区农业中地膜覆盖、温室大棚使用面积。

种养方式提升。引进、培养、选育、推广种养产业良种;推广旱地农业耕作技术、果树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舍施养殖和疫病防预技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行农产品先进加工技术;推行现代绿色生产管理模式,优化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专栏2:

1.山地苹果现代化标准果园建设工程:实施间伐改形和“果、畜、沼、窖、草”五配套工程,按照行间生草、株间覆盖、枝条粉碎、节水灌溉等措施,建立一批山地苹果现代化标准果园;

2.畜产品加工业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重点在双湖峪镇、苗家坪镇、淮宁湾镇发展3-5家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绒山羊光控增绒示范点2个;

3.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工程:按照先示范后普及的方式,利用电子标签、无线传感、GPS定位、互联网与数据库等技术,将原种输入、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形成农产品的可监控和追溯系统;

4.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实施粮食绿色增产计划,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加强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报,推广生物有机肥、减少使用农药。

组织体系创新。通过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扩展分工协作关系;通过承包地合法流转,推动种植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行网上、网下交易结合,实施订单农业,形成农业经销模式变革;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及疫病预防治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采取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创造能力;加强现代农业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

专栏3:

1.土地流转促进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网络、县乡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县、乡、村三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调处体系,搭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管理和纠纷处理办法,成立农村土地纠纷仲裁中心;

2.农产品市场开发工程:通过与国内知名网络企业合作,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农产品物流及交易市场。设立年度农产品交易大会。通过县内外子洲籍知名企业,开拓农产品外销渠道,形成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体系;

3.种、养灾病保险体系建设工程:出台相关政策,选定种养业保险品种范围和险种,建起子洲县种、养灾病保险体系;

4.资金保障工程:县上设立农村资金使用监督机构,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重点用于山地苹果和核桃基地建设,形成“集中效应”和“板块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配套扶持政策建设工程:制定完善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实施、技术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安全、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管理考核等配套政策。2016年制定出台土地整理、节水灌溉、饲草及柠条种植等配套支持政策。

产业生态优化。要充分发挥种、养产业的天然互补关系,积极探索推行生态化循环发展模式。减少、控制使用农药、化肥,尽可能减少土地面源污染。采取生产与生活结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管理,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品种有选择、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准、问题可追溯、产品可召回的模式,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

专栏4:

1.产业生态规划工程:按照生产条件现代化的要求,科学制定土地整理、林果园草地布局、打坝坝址、引水上山、路电通达等工程规划;

2.现代畜牧产业重点工程:“十三五”期间,逐步开展畜牧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技术提升培训工程等七类重大项目。

3.“三定一统”营销体系建设工程:确定县外主要经销商、县内有机农产品定点生产户(公司),在签订产销协议基础上,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向市场供应子洲有机农产品,逐步打造出若干“三定一统”产供销营销体系。

4.山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从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需要出发,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品牌体系,逐渐构建起子洲山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农民素质提高。要建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和认证体系,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懂市场、善管理的农业企业家,促进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从传统身份向职业农民和现代管理人才的转变。每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评定山地苹果、核桃等方面农民技术员200名左右。到“十三五”末,新型职业农民占全县农民比重超过30%。

专栏5:

1.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要求,制定子洲农业科技人才专项规划,五年内培养起一支满足县农业生产、服务、营销的科技人才队伍;

2.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制定农村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分类做好农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3.农业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逐步培养出一批子洲本土农业企业家和管理人才队伍;

4.农业高新人才引进工程:依据产业及企业人才需要,制定人才引进标准,面向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引进一批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急需专家人才。

第二节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全力发展以山地苹果、核桃为主的林果业。要按照标准化整地、标准化栽植、标准化管护的要求,精心打造苹果、核桃园区。年栽苹果3万亩、核桃4万亩,改造低产苹果园区4000亩,到2020年,山地苹果、核桃总面积分别发展到30万亩、35万亩,其中苹果挂果面积达到18万亩左右,产量达到28万吨左右;核桃挂果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达到2.3万吨左右。逐步建成淮宁湾、苗家坪、双湖峪3个山地苹果示范乡镇,三川口、瓜则湾、李孝河三个山地苹果产业带;建成老君殿、何家集、砖庙、马蹄沟等5个核桃示范乡镇,沿三何路为轴线的核桃产业带。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园40个左右,麻塔、砖塔、砖庙等市级以上标准核桃示范园区10个,县级核桃标准示范点100个;建成苹果种苗基地120亩,核桃苗木繁育基地5个,采穗圃3个。

积极推进以羊子为主的畜牧业建设。推进标准化养殖生产,大力发展以养羊为重点、羊、猪、牛、鸡、兔等齐全,具有现代生产力水平的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到2020年,建成适度规模家庭牧场100个;扶持发展15个养羊示范村、23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羊示范户;建设750个畜禽规模养殖大户。全县羊子饲养量稳定在60万只以上,生猪饲养量达到17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6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推进畜牧良种供应体系建设,引进、培育适于当地生长的种养业良种,建成羊子良种繁育场5个,羊子良种率85%。组织实施生猪良种繁育和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程。鼓励发展蓄草种植,大力推广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推广“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逐步提升畜牧饲料自给能力。全县草场稳定在40万亩。推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建成秸秆养畜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100户、示范场50个,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稳定发展以小杂粮为主的粮食生产。因地制宜保持一定规模粮食种植面积,重点发展谷子、糜子、豆类等稀罕小杂粮品种和玉米、洋芋等宜转化的品种。食用与饲料加工结合、自用与销售结合、精品小杂粮生产与特色食品加工结合,以特色提质、靠稀有涨价、用转化增值,提高商品的含金量,走精品化增值化高效化的粮食生产之路。

大力发展以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每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十三五”末中药材保存面积达到12万亩,中药材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加快特色产品省级标准及商标专利申报工作。按照计划完成子洲黄芪、黄豆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巩固提升以大棚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旱作和设施农业。依托城镇郊区、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以城郊双湖峪镇、水地湾后湾、马岔冯渠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种植为主的棚栽业,选择若干区位交通通畅、农业基础扎实的村子,建成集观光、休闲、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专业村。

第三节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苹果、核桃、羊子、生猪等产业为突破口,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优的农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4个、县级龙头企业20个。

支持“一村一品”和区域集中性发展。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创建,推进小理河、淮宁河、大理河三个现代农业示范板块建设,“十三五”末,全县农业园区总数达到52个,其中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区9个、县级农业园区40个。建立家庭农场登记认定制度,“十三五”末建成家庭农场200个、家庭养殖场100个。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总量达到700个左右。

加快实施市场开发和农村流通方式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规范的交易市场,动员子洲籍在外创业者在榆林、延安、西安、北京、银川等地设立子洲特色产品专销网点,积极探索做好子洲优质农产品的网销,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与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创建西安等一两条冷链直销线路,构建山区现代农业市场开发综合体系,促进产品的品牌提升和市场知名度,增强子洲山区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节 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品牌打造战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若干国家、省级、市级和周边农产品品牌。深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价值,着力提高子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加快县域特色产品品牌设计。深挖黄芪、黄豆地理标志保护品牌价值,力争在2016年完成子洲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案。

实施品牌培育工程。通过塑造、认证、宣传等途径实施品牌培育,争取每年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2个,每年认证登记农产品“三品一标”3-5个。加大子洲特色产品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博览会、展销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等形式,开展农业品牌整合宣传,提升子洲农产品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附加值,到“十三五”末,力争将子洲黄芪、黄豆、山地苹果及核桃打造成区域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