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 11月 1日,中共陕西省委、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发出《三个月组织工作计划大纲》,其中计划在陕南、陕北两地设立党团特委。28日,共青团陕西省委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共青团陕北特别区委,任命焦维炽为共青团陕北特委书记。1928年 1月 4日,中共陕西省委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陕北特委。并派杜衡到陕北筹建特委。会后,杜衡先到绥德与冯文江、赵通儒联系,布置了工作任务后,到米脂、榆林、神木、清涧等地巡视、检查工作,帮助恢复、整顿党的组织,并决定在西川南丰寨古庙里召开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选择在西川南丰寨召开,有其历史的偶然,但偶然的历史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必然。
其一,苗家坪地处绥(德)、米(脂)、清(涧)三县交界之处,是三不管地域,国民党的统治相对薄弱,不易暴露;其二,南丰寨是明代就有的古庙,地势险要,且处于三条河流之间,容易隐蔽,遇到紧急情况,也容易疏散;其三,大理河川革命斗争活跃,群众基础较好,苗家坪区委是大革命时期就建立的支部,坚强可靠,苗仰实、田庆丰、贺维新等都是入党较早、思想觉悟高、经验丰富的共产党员又熟悉当地情况,便于保密,也便于食宿安排,后勤保障;其四,绥德县委书记冯文江是西川人,直接领导苗家坪区委,便于会议的组织领导,易于开展工作。
4月,各地代表秘密化装来到苗家坪,然后集中到南丰寨古庙会窑开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杜衡、焦维炽、杨国栋、冯文江,榆林代表李文芳,神木代表张蜀卿,府谷代表柴培桂,绥德代表赵通儒,清涧代表师应三,米脂代表景仰山,苗家坪区委书记苗仰实等十多人。延长、延安代表因路远未到。特邀代表白明善、马瑞生、张鸿锡也因故未到。(据赵通儒回忆,出席会议的还有朱幼康、窦增荣、李蓉鉴、王兆卿、蒋尚英、李登霄、苏维祥、崔怀珠、周发源等)会议首先召开了预备会,然后召开正式会议。与会者十多人盘坐在土炕上,开了三天三夜。会议由杜衡主持,大会首先由杜衡作政治报告,他分析了国际、国内和陕北政治、军事形势,指出白色恐怖虽然严重,但有其薄弱环节,只要通过发动群众,革命胜利一定会实现,并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焦维炽传达了省委扩大会议精神,与会成员又讨论陕北政治、军事形势,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当前工作任务、通过了组织、宣传、军事和农、青、妇运等工作的原则决议。会议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第三次会议的决定和共青团陕西省委第二次会议决定,成立了中共陕北党、团特委。选举产生中共陕北特委和共青团陕北特委的组成人员,中共陕北特委书记杜衡,组织兼农运委员冯文江,军事委员杨国栋,宣传委员马瑞生(未到职),青年委员兼团特委书记焦维炽,候补委员:白明善、赵通儒。中共陕北特委领导榆林、神木、府谷、米脂、绥德、清涧、延安、延长 8个县委,安定、保安、镇川 3个直属区委,一个直属支部,共有党团员 800余人。
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陕北党组织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共陕北特委的建立,统一了陕北党、团组织的领导,加快了陕北党、团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使陕北的革命力量从敌人严重破坏下迅速发展起来,有力地推进了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为后来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参加南丰寨会议的西川共产党员就有三四名,占到四分之一。而中共苗家坪区委进行后勤保障和保卫、保密工作,安排周到、细心,使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1928年10月,白明善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组织周发源,宣传赵通儒。马文瑞任共青团绥德县委书记,组织周自岐,宣传马文德。这六名负责人,有四名是西川人,周自岐是周发源之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