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子洲/ 人文历史/ 子洲故事/ 正文

冯文江——陕北民主革命先驱

冯文江(1905—1974)子洲县马岔镇冯家渠村人。“共进社”成员,陕北民主革命的先驱。传播革命思想,倡导变革新风。期间不幸遭到迫害,与组织失去联系,后通过重重考验终于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重新入党后,工作更加勤奋。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仍心系党的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榆林中学是陕北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榆林共产党人成长的摇篮。这里培养了大批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奠定了陕北红色革命坚实的组织基础。大革命时期大批仁人志士在这块热土上受到革命熏陶,入党入团,推动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冯文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出生名村  成长进步

1905年,冯文江出生于被誉之为书香地和文化村的子洲县马岔镇冯家渠村。他从小天资聪颖、敏而好学,19岁时就在榆林中学毕业。1923年以前的榆林中学是陕北23县仅有的一所中学。当时的榆中,马列主义研讨学风十分浓厚,聘请外地人士来校任教,大胆引进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许多马列名著和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蔡元培、郭沫若等人的文章广为传阅。在那里冯文江受到革命熏陶,开始靠近共产党、共青团组织。

加入党团  投身革命

1924年,冯文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在革命先驱的影响和革命时代的召唤下,萌生了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主张的信念。1925年,自愿加入“共进社”,同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了毛泽东的教诲,同年转中共党员。讲习所结业后,调回陕西渭南省东农民办事处任职。1927年,调西安中山学院(现为西安高级中学)担任农民运动班班主任。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通知他离开中山学院回陕北任绥德县委书记。1928年春,他出席了在子洲县苗家坪镇南丰寨召开的陕北特委会议,不久任特委宣传部长。

严格审查  重新入党

1931年秋,冯文江因父亲病重回家探望,不幸与组织失去联系。绥德县委书记周发源临时安排,让他担任了西川区委书记。次年,冯文江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被释放回家。1940年,绥德解放后,冯文江重新参加了工作,任绥德专署教育科督学。1943年调任米脂县一科副科长,1944年调任子洲县教育科长,1945年任边区政府政务秘书,经过组织严格审查,由胡明、常黎夫二人介绍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积劳成疾  发挥余热

重新入党后,冯文江更加勤奋地为党工作,终因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不得已于1946年底回乡休养。1947年春,胡宗南进攻延安,在冯文江的请求和建议下,陕甘宁边区政务处大量机要文件和有关书籍转移到子洲县冯家渠村,由冯文江负责保存。同年秋,冯文江提任河东留守处党支部书记,随边区政府家属队东渡黄河到山西。1950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不久任参事室参事。1954年西北大区撤销后,他留在西安从事档案工作,1956年调任陕西省委参事室参事,1974年11月27日因病逝世。

冯文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进的一生。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走出家乡,到大革命中心北京和广州,去学习马克思主义,践行共产主义学说,并学习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士兵运动和军事斗争知识,又把所见所闻、革命信息带回榆林进行宣讲传播,唤醒了更多仁人志士投身革命,吹响了陕北红色革命的集结号,使得革命红色闪电在千年闭塞的陕北高原上震响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