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嵩(1916~1985.1)祖籍子洲县水地湾村,生在横山高镇高家坬村。1924年,其父亲高克甫举家逃荒讨饭到安定县(今子长)黑圪垯村当了佃户,安了家。维嵩自幼天资聪明,被财主选中为儿子陪学。1931年,考入安定县第一高小,期间受地下党员、校长郭朗亭的影响,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任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前敌委员会青年团代表,1936年,任三十军二六六师二六三团政委,率部西征建立了三边革命根据地。1937年春,在抗大第二期学习。
1942年底,任警备三旅第八团政治委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加了大生产运动。1945年,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同年10月,参加解放柠条梁战斗,促使十一旅起义。1947年春任警备三旅政治委员,奉命袭击了兴武营,歼灭了宁夏马鸿逵骑兵十九团部和直属队,智取太平镇,攻占了周家寨子和梁庄、驿马关,摧毁关中50千米敌人封锁线,先后歼敌1 600余人,为开创游击活动创造了条件。12月,在全旅开展整军运动,其经验经彭德怀批示,《群众日报》刊登,在西北野战军推广。1948年7月,警三旅开始转战关中,他的《永丰攻坚战斗政治工作总结报告》呈彭德怀阅后,通报推广全军。1949年,警三旅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他任师政治委员,转战陕、甘、宁三省,参加80多次战斗,消灭敌人36500多人,缴获大炮140余门、各种枪支11 400余支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10月,高维嵩奉命率师进驻临夏地区剿匪反特,至1951年春,经过620多次剿匪战斗,共歼灭土匪2 650多人,6 400多人投降缴械,取得了剿匪胜利。1955年10月,高维嵩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任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1959年奉命急进西藏,参加了平息西藏叛乱,1962年,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3年,任陕西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1964年,任兰州军区副政委。1972年,调国防科委担任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