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 爱心企业家张雄为2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每人捐赠一台价值600元的轮椅。
4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县政法委、团委、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是日 县住建局联合工商局、国土局、公安局、创卫办等部门单位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共出动工作人员80余人次,出动流动宣传车、清理车、自卸车、挖掘机等车辆20余辆,清理卫生死角100余处、垃圾150余吨。
是日 县公安局举办“警务实战技能”专题培训,由市公安局实战教官李晓辑就枪械使用、单警装备、信息化应用、网上办案等内容向民警作专题辅导。
6日 县委书记方虎城视察了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9日 市委宣讲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在县影剧院举行。市委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市党校原副校长曹丕宏教授作宣讲报告。
10日 马岔派出所破获一起非法拘禁案,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成功解救受害人张某。
11日 县体育中心在体育场举行全民免费体质监测活动。
是日 县残联和慈善协会向5名重度残疾儿童每人资助6000元,用于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11~16日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抽调县党校理论骨干组成宣讲团,到全县14个乡镇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17日 县工商局执法人员对食品零售门市、加工门市及零售摊点进行逐户检查,规范食品市场。
19日 本县召开201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动员会。县委常委、政府党组副书记雷江声,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鑫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对本县201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考核工作于12月20日开始,共分6个考核组,对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县直各部门今年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是日 职教中心举办了以“唱响校歌,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
20日 本县通过省级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评估验收。
是日 本县籍民营企业家张旭为全县200多名环卫工人送上了大米、白面等慰问品,总价值近6万元。
24日 森林公安派出所走上街头,开展森林防火暨封山禁牧宣传活动。
26日 县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当前各项工作。政府代县长叶庆隆出席会议,并讲话。叶庆隆就当前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春节期间访贫问苦、春节文艺活动和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等8个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6~27日 考核组组长、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加建新一行来本县就2013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县委书记方虎城,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康锦宏陪同。考核组先后来到金源集团天然气液化厂、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区、县第二幼儿园、工业大道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区、中心广场、金鸡山公园等,通过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本县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政府代县长叶庆隆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考核组汇报了本县2013年度工作。会议期间,考核组还对本县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
29日 县妇联为周家硷镇马塔小学的留守儿童送去了床单、书包和跳绳等学习生活用品,让留守儿童温暖过冬,健康快乐成长。
是日 周家硷镇马塔小学举行“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授牌仪式。马塔小学成为本县首个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马塔小学创办于1992年,有留守儿童150余名。
31日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六次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春莲、副主任李永雄、高宁、李俊忠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焦延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彬列席会议。会议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红主持。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县本级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的关于对2013年县本级财政预算调整(草案)的审查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所提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查访组的查访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检察院关于报请许可对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马占国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报告。会议还依法进行人事任免。
是年 本县按照“技能输出、有序转移”的方针,转移城乡剩余劳动力6.9万人次,劳务输出创收5.2亿元。
是年 本县综合整治工程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6.07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3.81平方公里,加固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26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8500亩,完成水利投资1.4亿元,创历史新高。
是年 高坪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劳务输出36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2300万元。
是年 本县开发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安置就业人员1769人。其中引进19名研究生和17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招聘卫生专业人员79名、协管员40名,招聘中小学教师133名,在教育、卫生、计生、畜牧等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717人,在党政机关开发保洁、绿化、安保等公益性岗位40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363人,在企事业及个体工商户开发就业岗位580个,安置就业人员436人。是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3.12万头,羊子饲养量达55.09万只,家禽饲养量50.21万只,黄牛存栏2800头,奶牛存栏2526头,兔子饲养量达3.6万只。肉类总产量13168吨,禽蛋产量2525吨,奶类产量9225吨,完成人工种草5万亩,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33万亩,总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
是年 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产业化建设扶持力度,投资1000万元推进畜牧标准化建设,新建成中小规模养殖场76个,其中羊场53个,200头以上猪场8个,万只鸡场2个,3000只以上兔场两个,肉牛场3个,特种养殖场8个,并建设养羊、养猪示范村两个。
是年 电市镇有效治理耕地面积5.5万平方米,基本农田200亩,封禁治理0.07万亩。建设大小淤地坝3座,节水灌溉60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0.5万人。目前,全镇土地面积保有量达2.5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面积达1.85万亩。
是年 团县委积极与邮政储蓄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联系,建立了“子洲县农村青年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全年累计发放贷款500万元,并为创业青年累计发放创业补助10万元。大力开展青年技能培训,联合职教中心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农村“两后生”技能培训,为160多名学员提供计算机技能、缝纫技能、大棚种植技能等培训;联合农业局开展了青年“领头雁”培训,对全县14个乡镇的800余名农村青年开展养殖业、项目开发、创业就业等知识培训,并组织培训人员深入实地参观学习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和鼓励农村青年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是年 团县委建成村级团组织495个,两新组织和非公企业团组织14个,合作社团组织10个。
是年 本县顺利完成5700余名农民进城落户。是年为6个乡镇文化站和3个社区共配送文化共享工程计算机设备51套,为6个乡镇文化站和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各配送灯光音响设备各一套,为119个群众文化活动点配送了价值10多万元的音响设备。从5月份开始,图书馆向群众免费开放,并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全年共为广大群众送戏下乡425场,送电影下乡6799场,送书下乡4000余册。
是年 本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98万元,帮助412人创办了小实体,带动684人实现创业再就业。
是年 本县农业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0.56万吨,粮食总产量已连续6年突破10万吨。是年本县投入207万元动物免疫工作经费,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春季动物防疫投入102万元,秋季动物防疫投入105万元,全面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牛、羊布鲁氏分枝杆菌病强制免疫等工作。全县应免动物免疫密度全部达标,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
是年 县计生局为2.3万余名育龄妇女实施健康检查服务。县计生局实施母亲健康工程,邀请妇科专家及医护人员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检查率达81.5%,查出患各种疾病人数1.3177万人,患病率为56.3%,免费治疗1.1108万人,治疗率达84.3%,并为受检查对象建立了生殖健康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县计生服务站为3062对新婚对象进行婚前检查,为3156对待孕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累计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26例、肾功能肌酐偏高1例。
是年 本县共派遣科技特派员22人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进入农家发展养殖业。全年共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1960亩、地膜玉米及大豆新品种新技术340亩、地膜绿豆新品种新技术576亩、山杏及红枣高枝嫁接2400亩、山地苹果科学嫁接626亩,签订养殖实体合同8份,示范推广新技术10多项。同时,投入1020万元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市场交易额达4120万,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3件(正在审批阶段)和科技成果奖3件,其中“红苹先进保鲜贮藏技术”成果已授权。
是年 县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全县优秀教师。县财政每年将投入2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市县级好校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一线任课教师,让每一位付出心力的教师有收获,让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教师得到尊重。
是年 本县积极扶持畜牧产业化发展,全年新建成中小规模养殖场76个,其中羊场53个、猪场8个、万只鸡场两个、3000只以上兔场两个、肉牛场3个、稀特养殖场8个。新建养殖示范村两个。
是年 本县为城区各中小学校配备了200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县城中小学实现了电子白板全覆盖。电子白板是当前较为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可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电子白板的使用,既可增加课堂容量,又使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高效。是年本县实施的8万亩旱作农业集成新技术核心示范区喜获丰收。其中,核心示范区总产粮食2.63万吨,增产7300吨;总产油料1400吨,增产560吨;总产中药材500吨。按现行农产品市场价格计算,核心示范区农业总产值达1.04亿元,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种植业收入992元,人均增收340元。
是年 本县新组建了农村沼气服务站7个、服务网点3个,建设户用沼气池200口、小型沼气工程1处,普及发放太阳能热水器800台、节柴灶200台、太阳灶500台,基本实现了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全覆盖。是年本县组织60余名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员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截止10月底,共为群众放映公益电影4900余场。本县今年为群众免费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1.6万套,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并举办摄影展、书画展、文艺活动20余场,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是年 投资980万元新建周家硷、马蹄沟、苗家坪、老君殿、淮宁湾等7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并为每个农技站配置办公用品、配套仪器设备及进行专业人员培训。是年由县老龄办和老年学会编印的《关爱夕阳》一书出版发行。该书由领导关怀篇、政策法规篇、调研篇、孝亲敬老篇、孝文化篇、关爱老人名言、名句篇等六部分组成。摘登了党中央关心、关爱老人的政策法规,宣传了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并采用彩色图片的方式,教育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尊老助老。该书还选登县老龄办、县老年学会近年来关于老龄问题的优秀调研论文,真实反映了本县老龄工作实际和老年人生活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是年投资2900余万元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120万元,部门捆绑资金1382万元,群众自筹407.8万元。该项目涉及全县14个乡镇3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2.528万人。是年在淮宁河沿岸实施的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共播种玉米1.58万亩,涉及何家集、老君殿、裴家湾、淮宁湾等4个乡镇32个行政村,3285户1.296万人。项目区以登海9号、陕单609为主栽品种,以双沟覆膜和全膜覆盖为主推技术,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并聘请了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技术人员为首席专家,抽调21名技术人员长期蹲守示范点,指导各项耕作技术。
是年 本县投资844万元在何家集镇何家集村实施治沟造地工程。聘请西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工程主要包括:人工开挖并砌护河道0.8公里,疏浚河道1.5公里,填平河道1.6公里,修建泥结石道路0.8公里,坡脚植树5590株;新修堵坝两座、交通桥1座、取水枢纽1座,并对项目区连片的1020亩耕地配套田间灌溉设施。是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40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6亿元,增长3.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20.4%,占4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2.3%,占39.6%。人均生产总值2.7633万元,同比增长19.8%。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6.7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3%,比上年提升1.03个百分点。
是年 完成农业总产值155906万元,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106156万元,增长3.8%;林业3800万元,增长27.5%;畜牧业41734万元,增长3.8%;渔业216万元,下降3.9%;农林牧渔服务业4000万元,下降2.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959公顷,同比下降0.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32057公顷,增长0.9%。全年粮食总产量10.2万吨,同比下降7.8%。其中,夏粮产量为9005吨,下降6.7%;秋粮产量为93356吨,下降7.9%。是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6306吨,同比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3106吨,羊肉产量2565吨,分别增长3.4%、2.3%。奶产量7915吨,禽蛋产量2080吨,分别增长3.5%、18.2%。
是年 全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60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33亿元,增长31.8%;规模以下工业产值7.27亿元,增长9.9%。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5.22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8.00亿元,增长34.8%;规模以下工业销售产值7.22亿元,增长9.8%。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7.88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0亿元,增长28.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9.0%。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企业总产值6.9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同比下降1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854平方米,同比增长39.6%;竣工产值8180万元,同比增长35.5%。
是年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同比下降18.8%。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增长4.3%。在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中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0.56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投资5.66亿元,增长2.4倍;第三产业投资7.48亿元,下降30.7%。按构成分:建筑工程12.67亿元,增长24.2%;安装工程0.24亿元,下降84.9%;设备工器具购置0.79亿元,下降35.4%。全年施工项目共45个,同比下降4.3%,其中,新开工26个,与上年持平。本年新增加固定资产7.04亿元,同比下降47.5%。全年保障房新开工550套,建成300套,完成投资1.69亿元。
是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340万元,同比增长5.0%。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03.2公里,同比增长0.2%。全年客运量312万人,同比下降16.1%;货运量438万吨,同比下降7.6%。机动车辆拥有量1.0597万辆,同比下降3.1%辆。
是年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870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邮政业务1133万元,同比下降5.6%;电信业务1737万元,同比增长16.9%。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79万部,同比下降3.1%。其中,固定电话拥有量1.4276万部,同比下降26.9%,为12部/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12.3624万部,同比增长0.7%,达到70部/百人。电话普及率为78部/百人。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8788户,同比增长8.2%。是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2.9%。从销售额看,批发业1.12亿元,同比增长20.5%;零售业9.99亿元,同比增长10.7%。从营业额看,住宿业0.33亿元,同比增长12.1%;餐饮业1.66亿元,同比增长1.9%。是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6139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51万元,同比增长22.0%。
是年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7173.9万元,同比增长14.5%。各项贷款余额151046.4万元,同比增长55.5%;其中,短期贷款129596.4万元,增长54.3%。
是年 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936万元,同比下降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6万元,同比下降12.9%;人身险保费收入1200万元同比下降8.0%。全年赔付90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845万元,人身险赔付60万元。
是年 全县在校学生人数2.2841万人,同比下降5.3%。其中,小学1.351万人,下降17.0%;中学7662人,下降2.4%;职中2035人,下降25.9%;幼儿园及学前班4843人,增长16.5%。全县专职教师2484人,同比下降3.2%。其中,小学1225人,下降4.3%;中学898人,下降9.6%;职中138人,与上年持平;幼儿园及学前班223人,增长42.9%。大学专科以上录取人数2595人,同比增长17.6%。
是年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493.49万元,同比增长27.64%。全县共有文化机构25所,其中:全民所有制24所;集体所有制1所。全年送戏下乡425场;送电影下乡6799场,其中:科教片2800场,故事片3999场,观众人数11.6821万人次;送书4000余册。是年
全县 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9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11个。卫生技术人员652人,其中:执业医师210人,执业助理医师71人,注册护士231人,药剂人员40人,检验人员28人,其他72人。病床床位624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04%,发放合疗补助款1.18亿元。是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6万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46534万元,增加2479.4元,增长11.1%。其中,工资性收入1.89558万元,增长12.8%;经营性收入2646.0元,增长13.4%;财产性收入900.7元,增长1.2%;转移性收入2150.9元,增长0.3%。农民人均纯收入7395元,比上年增加813元,增长12.3%。其中,工资性收入3393元,增长23.0%;家庭经营性收入3225元,增长3.3%;财产性收入379元,增长3.8%;转移性收入398元,增长15.3%。
是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2594万人,同比增长7.3%。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981人,增长52.5%;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3.6613万人,增长6.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636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079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47万人,参加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人数25.3818万人。
是年 末全县共有11.7917万户,比2012年末11.568万户增加了2237户。总人口32.1127万人,其中,男性16.9303万人,占总人口52.72%;女性15.1824万人,占总人口的47.28%,比2012年末31.867万人增加了2450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9.5753万人,占总人口的92.10%;非农业人口2.5374万人,占总人口的7.90%。全县常住人口17.6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1‰,死亡率6.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