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走进子洲>魅力子洲>文化艺术

秧歌贵有特色

农历正月十二日,特意看了农业系统秧歌队与马蹄沟镇政府秧歌队的过街展演。这两支秧歌队都阵容强大,并且都有自己的显明特点。
农业系统秧歌队的所有演职人员,全是本系统的干部职工,并且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发组成方阵作先导,体现了极强的引领力与凝聚力,也展现了系统全员的良好精神风貌。秧歌队“以农为本”,用现代农业机械展示、传统农耕情景再现等形式,直观而艺术地表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林水牧情状,特色突出,自成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难忘印象。行业秧歌队,贵有自己的特色,农业系统秧歌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马蹄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一九四七年,曾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在境内的巡检司住过;“十里盐湾”生产的小盐为粉碎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作出过巨大贡献;一九四三年,延安“鲁艺”的师生在这里采风时,对传统秧歌的形式作了改造,并将象征工人农民的斧头镰刀作为了秧歌队的引领道具,从此,这一新颖、独特的表演形式迅速普及到了陕北各地,乃至整个陕甘宁边区,并且一直沿续到现在。所有这些红色因素,在今年马蹄沟镇政府秧歌队中都得到了艺术体现,尤其是传统小盐生产流程工序在“彩车”上的再现,特别引人注目,备受人们称道。秧歌队的所有伴奏音乐,也基本上采用的是红色历史歌曲旋律,“红色基因”十分显明。秧歌队的队员大都是在校中小学生,这正是对秧歌这种民间艺术的最直接、最有效传承。值得提及的是,今年的春节秧歌展演,教体系统秧歌队与老君殿镇政府秧歌队的队员,也大多是在校中小学生,这既是对陕北秧歌艺术的延袭,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好发掘、保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