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子洲/ 魅力子洲/ 民俗风情/ 正文

在陕北,原来这样过端午

865eae02fe8442e78458b8dfac49fb43_th.jpg

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历史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在陕北端午节的这天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在陕北的粽子里,不仅上等的陕北红枣是必备食材,粽子里还不能缺少就是在陕北独特的气候、地域环境下生长出来的糜子。

5a1c4c8a86aa49b4878964618c7e81ca_th.jpg

戴五色线:陕北人民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些比较有文化内涵的仪式,其中一个流传甚广的习俗就是佩戴五色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视五色为吉祥色。五色线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确定了的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端午节的清晨,陕北各家各户的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色线其实代表的是道教上说的五方神灵。而且,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可以使儿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93988a86a78540d6b7b46963b7a418eb_th.jpg

插艾蒿:虽然各地的端午习俗不尽相同,但中心思想都是摆脱瘟疫,祈福安康。在陕北,端午节这天,体现摆脱瘟疫,祈福安康的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插艾蒿。在陕北,艾蒿也被称为艾叶。艾叶本身是一位中药,它在端午用的时候不起这种药材的作用,而是一种辟邪的作用。

31a363d6a90b41fe850738ee927feac4.jpg

戴香包:在陕北,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而五毒就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为了预防五毒之害,人们习惯用艾蒿辟邪,而除了艾蒿,陕北还有一个种习俗就是带香包。香包,必须一针一线细细缝制。香包用的是平时裁剪衣服剩下的碎布头,剪好样子,一拼一凑,细细一缝,里面塞满雄黄和艾蒿,在一端紧紧收紧线绳,一个精巧细致的小香包便成了。

eb6ad8ff57984606b587f2e19b8ab217_th.jpg

“癞蛤蟆躲端午”:旧时端午节陕北有捉癞蛤蟆的习俗。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有人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让它自然风干,风干后就成了中药,称为蛤墨。人身上长了毒疮,用此墨画圆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正因为有此风俗,端午节的癞蛤蟆才特别难捉,所以在陕北流传有“癞蛤蟆躲端午”的俗语。

陕北既是厚重的一块文化厚土,又是一个心胸开阔,能吸纳多方文化的一块土地,最简单的就是从汉画像石上你就可以看出来,它上面就有《楚辞》一类的文字,再加上现在过的端午节,更加证明了陕北文化不仅仅是黄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融汇,而是吸纳了草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而形成的独特的陕北文化。端午节这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过端午节,我个人理解就是,它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发扬,那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在新时期,我们更应该提倡爱国主义精神。每一个人都要有这种家国精神。爱国、爱家,我们要为人民要做出一定的贡献。

bfcb236285dd491280609a31b6332ff2.png

36628230317449eab03f8433d3bf2f55.png

在陕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陕北的妇女心灵手巧,包粽子自然是手到擒来的活计,郭阿姨就是一位典型的陕北妇女,她包的粽子深受乡里乡亲的喜爱,今天,我们就看一下郭阿姨是如何包粽子的。

1、浸泡、洗净粽叶:

7fc75c7f5e8e4a268a8571469d3fba0d.jpg

2、准备好原料:

519e4c2b8e1542e9a2584ce91a085d63.jpg

3、开始包粽子:

5792136d0ed848d5908c78195b0b4416.jpg

包好的粽子:

8d7ea47da83e41ca91f6c66f5cd5b8d3.jpg

4、压上石板,上锅煮:

5、煮4个小时,自然变凉即可食用:

8737002d6e9041a89ff84a6784de4bb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