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走进子洲>魅力子洲>旅游特产

子洲馃馅的美学

子洲馃馅作为一种地方名吃,兴盛了数百年,早已经形成了子洲对外的一种形象符号。外地人只要提起子洲,随口而出:子洲有馃馅!
细细深挖子洲馃馅,我们可以看到子洲人文化性格中的大与厚,蕴藏这里人的美学思想。
先说子洲馃馅块头的大与厚。子洲馃馅脱胎于子洲月饼,最先都是一种祭祀类供品,是供奉神灵的。子洲这地方,历史上多灾多难。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拉锯之地。这里上演的战争频繁。至于自然灾害,更是不计其数。仅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这一点就让子洲人世世代代受了数不尽的苦与罪,更不要说其他自然灾害了。这种特殊地理造成的环境先天之苦让子洲的先祖们不得不对上天对神灵产生了一种灵魂深处的真正敬畏。
礼仪:对待神灵一定要心诚,心诚则灵。怎么才能体现心诚呢?就是贡品能大再大点,能厚再厚点。如果说以上是偏重原始层面的文化心理使然,那么用于世俗层面的馃馅的块头的大与厚就更好解释了。在世世代代生活的子洲人看来:人际交往也好,礼仪往来也罢,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就是块头上、外观上大大气气、厚厚实实。将子洲馃馅与上海、广东的点心的块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这些点心一口就吃完了,而我们子洲人的馃馅十口都未必吃完。而这种形制恰恰形成于历史上百姓日子完全不富裕时代,贫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造就这么大气的食品,用于交往礼仪,可想而知子洲人性格中的大与厚是何等的气魄!
子洲馃馅毕竟不是一种普及的战争食品,如关中的锅盔,如镇川的干炉,将如此酥软的东西制作成这么大气,确实不凡。至于内容上的货真价实、入口好吃早已经被时间被世人所证明,无需多言。子洲馃馅自身的大与厚体现子洲人性格礼仪的大与厚,更体现在馈赠的数量上。
在男女婚事礼仪上,由几个演变到几十个甚至到后来的几百个。在熟人之间的馈赠方面:也由一包演变为几包甚至若干箱。这固然与今天人们生活水准普遍提高不无关系,但确与子洲人性格行事方式中的大气、厚道也有关系。

再说子洲馃馅产业化销售量的大与厚。统计数据表明:子洲县馃馅生产企业和个体门店达300余家,带动稳定就业1500余人,中秋节、春节前后可激增至4000-5000人左右,年产值近亿元,经济效益可观。我最近专门深度采访过我们村一位长期制作馃馅的师傅,我问他:这么多家做馃馅,能赚钱吗?他说能!供给从来是与需求关联的。子洲馃馅每逢重大节日,线上线下出货量倍增。我个人以为作为一种地方名吃特产,从来与子洲人的浓厚乡情有关。凡事关联上乡情,甚至容易超出正常的经济规律。乡情乡情,一旦将感情因素交织、渗透其中,出货量、销售量、营业额自然会不断放大。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地走出去的子洲人超过了一百多万人,如果他们将子洲馃馅作为随手礼、馈赠礼进行日久天长持续传递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表面看,是数据的滚雪球倍增,背后隐藏的驱动的东西恰恰是子洲人乡情的浓与厚,大与高,久与长。乡情这种东西具有不断传递、放大辐射效应。只有深度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豁然开朗明白:子洲馃馅这种地方名吃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有如此惊艳的销售量!
我们不能不深深惊叹子洲馃馅的超级的生命力了。所以与其说是子洲馃馅自身生命力成就了自我,真不如说是子洲人的大与厚的文化性格成就了子洲馃馅,是子洲人大气的浓厚的乡情成就了子洲馃馅。一种地方名吃也一样 当它大气厚实美味可口时,它就自然理直气壮地大大方方地长长久久地走进太多人的生活中、交往中、餐桌中。因为人们拥有它,其实已经拥有了一种情绪价值、一种文化价值。在市场经济深入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社会太需要大气厚道的东西了。子洲馃馅无论从形制外观,还是内里乡情推动,都有机统一、完美承载了这种极其宝贵的文化情感元素。
眼下,又近中秋节,子洲馃馅的生产、销售之火自然已经成气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