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子洲/ 魅力子洲/ 旅游特产/ 正文

子洲境内发现“龙”形古生物化石

2019年2月4日这天,是除夕,更是立春时节。天很暖,天很蓝。我和好友董树荣老师、李海平早早约好,吃了早饭便出发,去看海平所述的巨型动物化石。

我们驱车来到子洲境内某村,这是一个小山村,坐落在交汇一道山沟的山谷口。山沟底河面结着冰,一片片芦苇在冰面上摇曳,给山村平添几分宁静。

到了院里,这是一处五孔插花墙石窑洞,据说这曾是过去好手家的窑洞。一对夫妻老人早迎出来,原来海平事先已经给他们打过招呼。这时他家的两个儿子也回来。他们很热情地把我们招呼进家,泡茶,递烟,那老人开始叙说他们挖到化石的情形,他的三儿子则在一旁不时的补充。

20年前(1999年或2000年),他们家在上院打井。当水井在掘透约13米(新生代黄土地层)土层后,打到了石层上。那老人会石活,就在井底下开始凿石头,在凿透基岩上部较薄层状沉积砂岩后,才到达厚层砂岩。而他三儿子则在上面吊挖掘下的土和石渣。那老人凿了约1.2米厚左右石岩层后,用锤击打石岩层,声音忽然有变化,发现底下有空音,凭着经验他感觉石内下部应有空洞。再凿,便凿出一个小洞来,里面猛地冒出一股股黑色的液体,用老人的话讲就是黑糊子,这黑糊子用泵抽了很长时间,流下一河滩。排水后,他从小洞往里摸发现有油腻黏滑而坚硬的东西,这东西在石壳里面周围有宽松的空隙,没有与石头结为一体,把洞凿大一点,一抽便抽出一根石棒来。摸索着,竟然抽出很长的几段,吊出井一看,他们惊呆了,除了老汉为了抽出石棒人为砸断几节,还有自然断裂两处,共13节。他们一拼接,发现这竟然是一条龙形石化石,一量全长2.98米,称重为64公斤。空隙底部岩层石质已变硬,上下层间缝隙即为井中流淌之水源。

微信图片_20190213154920.jpg

我们迫不及待来到他家上院,见他们上院是砖平房建筑,院里一边有一口井。他们从平房里拿出几个蛇皮包,东西就分装在这几个蛇皮包里。取出后我们在平房前进行仔细的拼接,果然一条龙形化石突现在眼前。这龙化石表面呈现着氧化铁红褐色粉末,首端较粗,其上有类似动物骨头端可活动关节部位之浅圆形凹坑。后部则逐段变细排列,末端变细后又于尾部渐又变宽。几处人为砸断,在被砸开的内部断面上局部可看到斑纹状连接的组织结构。另外2处却是自然断裂,看其断裂面凹凸如骨节分开,头部处也有凹形骨节状,在扁状躯体脊部还出现数道沟折横纹,其状甚是神奇。

董树荣老师表情严肃,神色却难掩兴奋,他仔细地量着这石龙的长、厚,旁边放了参照物拍照。又用仪器测量了发现地点的经纬坐标。

根据董老师的分析,该化石应出自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代,也就是恐龙时代的三叠纪基岩石层上(地质学属: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延长层,长1地层)。化石存在于沉积砂岩内部的空隙中,是由于生物体在被埋藏后,因为“化石化作用”,有机躯体被矿物质填充与替换,部分组织结构已分解变化,多留黑色碳质,使得含碳之地下水亦变为黑色;同时也造成原生物体固形物体积收缩变小,留出了空间。这便是老人在取化石时发现里面有空隙,化石松动可取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190213154912.jpg

我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曾出现“玉猪龙”造型,被考古界认为既是“猪”,也是“龙”,属中国“龙”之起源,我们古人有龙由猪演变之说。在这岁末猪年来临之际,我们让这龙化石重新现身,舒展“龙”的形象,这兆应了我中华之“龙”文化,约在五千年前就于石城众多的子洲县为盘踞地之历史事实,难怪这里总是多次出现“龙”的足迹……

猪年现龙身,这该是龙腾盛世的好兆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