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硬化路打通闭塞村庄,一盏盏路灯点亮秋收夜晚,一片片盐碱地变身“希望田”......2024年马蹄沟镇便民服务中心交出的民生答卷上,写满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温度与力度。作为“乡村振兴攻坚年”的破题之笔,该中心将8件民生实事精准嵌入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打出“基建组合拳”破解困扰群众数十年的出行难、用地难、生产难,让乡村旧貌焕新颜,迸出发展新活力。

沿着三瓜路一路西行至草湾村,便可看见被装载机平整过的整齐地块明显比过去高了不少,环顾四周,再也看不到斑驳的盐碱被析出的痕迹,肆意生长的河草也踪影全无。村民屈飞龙说,“这块地已经荒废几十年了,村里的人都不看好这里,去年实施盐碱地治理以来,我们彻底改变了看法,盐碱地真的变成肥沃的土地了”。

过去,王阳洼村因交通闭塞被人们戏称为“后老山”,出行极不方便。2024年,王阳洼村实施了生产道路和村组硬化工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和生活。面对这一显著的变化,村民闫锡清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出行不方便,通村路修通后,现在驾驶三轮车都直接可以抵达田间地头,真是太方便了”。

西沟村实施亮化工程后村庄样貌
基础设施建设惠及的村子不止有王阳洼村和草湾村,在马蹄沟镇便民服务中心西沟村,村党支部书记韩领秀自豪地说:“过去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亮化工程实施后,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秋季农忙的时候乡亲们都可以借着路灯的光线持续作业到深夜”。
2024年,马蹄沟镇便民服务中心实施的八个基础设施项目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便利。2025年,该中心将继续关心关注民生需求,办好为民实事。中心负责人叶文博表示,“2025年我们将以‘民生需求响应机制’为抓手,建立‘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的服务模式,把基建工程从‘政府供给’转向‘群众需要’”。未来将通过动态更新民生项目库,重点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公共设施长效管护等深层次问题,让基础设施不仅“建得好”,更能“用得久”“管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