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乡镇>政府机构>民政局>工作情况

子洲县民政局:推行“党建+”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子洲县民政局党组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党建工作的一条红线,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注重实效,开展以主题党日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为依托的融合式“党建+业务”的新理念,摸索出党建与一约四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养老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推行“党建+一约四会”模式。子洲县民政局党组以“党建+一约四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招数”,激活支部、每一个党员的“神经末梢”和“自我造血功能”。民政局党组特别成立了“一约四会”工作领导小组和党组成员带队的3个“一约四会”党员先锋小组,党员先锋小组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榆林市范围内率先形成了“一约四会”五个指导方案,涵盖20多个方面170多条条款的五个具体《操作指南》,从制定程序、实施监督主体、生效条件等方面指导各村制定完善“一约四会”。在推广过程中子洲县民政局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将优秀镇村树立为典型模范,在全县范围推广,发挥引导作用,三个党员先锋小组相继入驻后进村进行督促指导,由此带动中间、提升整体,达到各村积极制定符合本村村情“一约四会”的目标。目前子洲县280个行政村(社区)“一约四会”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子洲县“一约四会”工作模式,受到了榆林市民政局的高度肯定,村规民约实施方案和村规民约指导手册,受到榆林市民政局肯定并在全市范围进行了推广。

推行“党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模式。硬性指标是手段,关键还要从思想上认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重要性。子洲县民政局党组首先从常规动作入手,带领全体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围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方面,深入开展座谈交流,学深吃透上级精神,在学习中增强党性修养,强化服务意识,激发党员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激情和热情。每月主动与乡村振兴、卫健、残联、医保等部门对接,加强信息比对工作,对未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的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三类人员”、住院自付费用超过1万元、因病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摸排核查,每月向镇村和县乡村振兴局推送风险预警信息,按照“符合什么纳入什么”的原则,简化程序在一个月内将符合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条件的对象纳入相应的兜底保障范围。今年1-9月份向镇村、县乡村振兴局推送预警信息16451条,全县“三类对象”纳入民政救助占比73%,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推行“党建+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模式。子洲县局党组按照“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从加强基层民政力量、强化民政救助及时性、适度扩大保障范围等几个方面细化工作举措,按照“一岗双责”工作要求落实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挂图推进。今年全县270个行政村均聘请了一名民政工作督导员,解决了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并按月对低保、特困、孤儿等民政救助对象进行动态调整和资金发放,确保了救助的及时性。同时适度降低了特困纳入条件,使受益对象适度扩大。截至目前,子洲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9325户14341人,特困供养对象1231户1325人,临时救助11229人次,慰问困难群众264人,累计支出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484.81万元。

推行“党建+养老”模式。子洲县民政局党组积极实践“党建+养老”模式,以“一切服务为老人,为老人服务一切”为宗旨,树立“党员+队伍”的思维,重点以运营管理、医养护理、安全养老、社会养老4个方面为抓手,将党建工作贯穿养老服务全过程,实现党建对工作的全面引领、同频共振。此外,还积极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政协委员、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在敬老院、幸福院举办各类敬老活动,引导、撬动社会资金注入农村养老事业,形成了政策暖心、保障尽心、老人开心的养老服务格局,老人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推行“党建+联系帮扶”工作。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要斩断“贫”根,切断“困”源关键是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子洲县民政局党组带领民政系统的党员干部在联系帮扶工作中处处争先锋、打头阵,在联系帮扶工作中始终把长、中、短期产业发展相结合,该局联系帮扶村整体上形成了以种植中药材(黄芪、黄芩种植面积达到600亩左右)种植为长期产业,以养羊、仙桃种植以及种植高粱、西瓜、小杂粮为中短期的“短、平、快”产业,增收渠道有效拓宽,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